媒体报道首页 > 媒体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金话筒”董超对话三诺集团董事长刘志雄:智能社会呼唤制造新模式

  编者按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培育一批高端品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品牌,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消费体验创新方面,逐渐从追赶走向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工业和消费潮流。

  为将品牌与创新进一步注入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凤凰网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深圳知名品牌评价委员会联合推出“湾区品牌力量”专题,从品牌故事、品牌出海、品牌变革等角度,对话湾区100位知名品牌企业家,讲述湾区品牌故事,诠释湾区企业家精神,打造中国优质品牌群像,提升湾区品牌国际影响力。近日,凤凰网深圳采访到三诺集团董事长、CEO刘志雄。

 

  从制造走向智造,是一道必答题

 

  围绕“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深圳近些年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在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中,深圳再次位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一,彰显着深圳制造业的强大实力。

  【董超】刘总,你好。首先咱们就分享好消息,深圳蝉联了2022年度的制造业百强市的第一名。您和三诺集团一直扎根在工业、制造业的第一线,您觉得我们能够蝉联,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在推动?

  【刘志雄】应该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个深圳的营商环境特别好,政策出台的力度到位。第二个,深圳的产业基础非常雄厚,产业链生态完善,加上产业链已经形成链条经济,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动力。第三个,我认为是深圳的创新精神价值,加上深商群体发挥的主要力量。

  深圳就是敢拼敢闯,创新意识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在这种环境底下,一群深商企业家在各个领域去探索全球化。

  【董超】我们看到,这几年深圳也不断地在夯实制造业方面的基础,在加强要素市场等等的培养和供给。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是不是代表着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机会点?

  【刘志雄】对的。我觉得有几个因素很重要,第一个,现在已经进入智能时代、智能社会,5G、人工智能催生了新的业态和各种场景应用,就像过去的电力革命一样,让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有生命,因此所有产品都要造一遍。这种智能物联的产业生态,人物互联、万物互联,会百倍的放大产业链条、产业生态,出现新品类、新模式、新的场景。

  第二个,深圳推出了“20+8”的产业政策,对一些战略新兴产业、未来的新赛道、新的技术应用、产学研转化各种,形成很深度的政策扶持策略,让这些产业在关键时期得到滋养,得到帮扶,得到鼓励。

  第三个,深圳拥有双区叠加的优势,它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作为国际化的设计之都、创新之城,也作为一个窗口,有这么好的基础,加上深圳政府又推出了,一年要做两千万平方的(垂直)工业厂房。那么在这个时候,很多产业或者很多龙头企业、很多创想家都愿意汇聚在深圳。

  所以说,制造的升级已经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也是必须做的。我认为在数字经济底下的智能制造,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一个记忆。

  【董超】您说制造业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为什么在您的心目中它是一道必答题?

  【刘志雄】因为现在的制造业发生了变化,不是简单的传统要素的组合,每个产品有智能化,每个产品都是入口,每个产品都是数字化的界面。

  那么在未来的新经济底下,就出现很多的个性化、多场景,智能赋能的产品品类出现。因此怎么样通过数字经济智能改造,通过新型的制造模型获取未来的竞争生态,这个是很重要的战略举措。

 

  资源要素不足将限制深圳做大做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深圳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迈入工业化新阶段的重要课题。

  【董超】面临高质量发展,您觉得这座城市的制造业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刘志雄】我觉得有几点会对未来升级带来挑战。第一个就是原创力的问题,把一些核心技术、原创技术、基础技术、基础研究,把它释放出更大的价值,更好地建构全球方面的技术壁垒,我觉得这一方面上还要加把劲。

  第二个,我们也看到深圳的资源要素是有限的,不管能源、空间、交通,包括人口密度,这些资源要素会限制深圳进一步做大做强。

  【董超】甚至我们当年提出了4个“难以为继”,就是您刚才说的问题。

  【刘志雄】假如深圳能跨个几倍,我想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跟深圳来竞争,因为它产业丰富度特别高。

  第三个,我觉得整个产业跟供应链的结构上也面临挑战。比如往上去看,很多核心的部件或者核心的技术,或者往下去看,一些高端的产品制造,实际深圳还是有一定的挑战压力。

  一方面高端制造业,欧美在鼓励回归,这些高端制造业能不能在深圳落地,或者继续发扬做大?另一方面,有规模的或者略微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东南亚又在出台政策,在牵引,所以就面临产业转移跟产业结构转型的一大挑战。

  当然还有一点,深圳这么好的地方,全国各地也都来深圳招商,出台的政策利好,出台的针对性的招商的政策力度也很大。所以深圳,当你的空间要素有限、政策有限的时候,就面临一些产业,它要么迁移到外国,要么就到别的地方去。当然,深圳也在做这方面的部署,推动工业集成式发展,在城市更新,在工业立市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董超】您觉得在深圳,在不久的将来,有没有可能诞生出像苹果那么了不起的创新型公司?

  【刘志雄】我觉得毋庸置疑的,肯定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诞生的伟大的企业跟伟大的产品。时代造英雄,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讲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的人总会比前面的人更有社会的推动力跟创新精神,因为他受到的教育、全球化的视野,跟随着技术的发展,他应用的工具、手段肯定会比前面的人做得更好。

  特别像深圳,现在已经在补短板,加上它基于这么特殊的位置,加上深圳的创新是从根里面发生的。而且,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伟大企业已经做成是吧?你看像互联网像腾讯,像金融像平安,还有个招商银行,像制造业像华为。已经有一些新品类,包括一些跨境电商里边的新品类、新品牌从深圳走出去的企业。

  像以手机为中心的规模经济,一年一个品类卖几亿台的时代过去了,反而是细分、垂类跟一些多场景应用的个性化需求的,或者解决用户某些痛点的多结构多层次的产品会更多出来。这个时候,深圳就是从0做起的,它反而会颠覆、改造,或者说创造一些新的品牌跟新的品类出来。我坚信这一点,毋庸置疑。

 

  打造灯塔工厂,持续探索制造业出路

 

  1996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的生日,刘志雄创立三诺,自此一直深耕于制造业,围绕“声音+”、智慧信息终端、智慧家庭、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做了深入的产业布局。

  【董超】这一路走过来26年,说说咱们三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走到今天。

  【刘志雄】实际你看我坚持26年,扎根实体经济,一路走来真的心中苦,只有自己知道,制造业真不容易。当然,我们非常荣幸的是在深圳这么一个伟大的城市,创造奇迹的城市。

  那么对三诺过去这么多年的发展,总结来看就是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做品牌阶段。第二阶段我们推出了原创产品的OPM模式,去服务客户、贴牌,两条腿走路,做中国市场,同时做全球制造。第三阶段三诺实现了资本化,把制造把科技插上资本的力量。当时去韩国上市之后,开始进行资本的协同,走向多产业业态的公司。

  第四阶段定位为智慧生活创想家,以创新做驱动,以场景化应用为需求,用一个新型的创新模型来推动未来新的品类、新的应用、新的场景,这是三诺在做的探索。那么也希望在这里去做一些未来的敏捷制造、个性化定制跟数字化智能制造的业态,构建出一个链接黑科技、创新力、多场景的智能的制造平台,成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

  【董超】您的第四阶段,我们的感觉就是立足在今天,是眼望着明天去努力了。三诺在全力打造灯塔工厂,您是什么时候才觉得灯塔工厂是必须要倾力打造的?

  【刘志雄】灯塔工厂它必须有多个维度的创新和引领,才能成为制造业的标杆。

  做制造已经不像过去大规模、标准化,这个时代变化了,未来走向了智能化,走向了多场景,走向了个性化。所以我们现在打造灯塔工厂,就是要把创新侧、供给侧加上市场侧链接起来,中间是数字化驱动的智能制造。创新侧里面就是产学研转化、创新创客力量、设计力量,包括说各种源头创新,它只要解决0~1,那么很多1~100、100~10000~n这些过程,三诺中间的智能制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那么在市场方面上,用户会参与定制,C2M,他有创意有个性化需求,可以提出来,让他的想法转化成为我们产品的规划跟打造。这样的话,解决了市场侧跟供给侧,我们形成了三个链条的协同,构建了一个从创意到实践到销售的全过程。灯塔工厂做起来的时候,会成为各种创新要素、市场要素的组合的综合体,这是我们在构建的灯塔工厂的目的。

  【董超】能不能再给我们稍微详细一点介绍一下,我们正在宝安在开创的这个项目。

  【刘志雄】灯塔工厂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建设了,总体的规模大概15万平方,楼高大概是100多米,长度大概200米以上。上面就是做创新要素的组合跟验证,还有一些柔性的、小批量的产品的创新、链接跟创造,下面200米长做成数字化驱动的大规模的制造,甚至有的是黑灯工厂。

  从外观来看,它不像是一个工厂,看起来好像一个写字楼。其实它底下有200米长,一层大概有1万平方米。在里面制造的全部的要素,跟生产全过程,用户可以看得到,包括产品的创造过程,各种来料的检验、来料的追踪、质量的追溯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它设备跟整个的产品之间的协同也都互联互通。整个工程一旦做完,我们就可以变成一个敏捷的、柔性的大规模定制的空间,变成一个工程加速中心,一个工业互联平台,可以实现不同产品线在上面跑,也可以实现100个产品混线生产,把它变成工业元宇宙的、三诺的创新转换成创造的过程的一个实践基地,实践中心。

  【董超】我听得出,就是一个梦想成为现实的平台或者说孵化器,像您对明天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活前景的美好构思,在这里面将它孵化成现实。

  【刘志雄】对。这个工厂应该在2023年底、2024年初就会搬进去,做出来应该是深圳的一个名片,我们自己立志把它变成一个灯塔工厂。宝安区现在还没有真正评选上的灯塔工厂,我们现在在探索这条道路。

  【董超】从立项到现在作为开创性的工作,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难题。您是怎么样克服和化解它?

  【刘志雄】的确要在深圳,特别宝安这个位置建新的工厂,做灯塔工厂是很不容易的。整个的各项工程要解决的问题,怎么样提质、怎么增效、怎么降本,又怎么样满足新业态的创新,在这些方面上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同时这段时间的疫情,也造成了一些压力跟耽误。

  工厂建设是一部分,里边的软件硬件、现代化的数字化驱动的制造模型跟管理模型才是我们最大挑战,这个是很大的决心。当然对制造业,我们就一路走到底了,对我们来讲应该还可以用5年、10年、20年去探索这个创新的制造模型。

 

  个性化、敏捷的柔性生产,是大势所趋

 

  今日的三诺已经是年产值和营收超过双百亿规模的国际化科技产业集团,刘志雄却始终认为,创造出好的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喜悦,如此获得的成就感才是最大的。

  【董超】回望在您创业的20多年,其实制造赛道我们感觉一直是挺艰难的,有很多人坚守不到,您为什么一直坚守在制造业的一线?

  【刘志雄】可能我别的不大会做,我就会做制造。

  我是做模具出身,做有工匠精神的精密模具,后来我又推动了工业设计的手段,通过设计创新让产品有美好的界面。我一直认为创造产品,做出新品类、新的产品形态,让用户使用得到满足,甚至潜在的需求得到释放,让用户惊奇跟喜悦的成就感比较大,所以我一直愿意用创造产品的思维经营企业,一直坚守制造业。

  工厂所涉及的环节太多太复杂,但真的要在这里得到大的赚钱,很简单的获取财富,制造业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制造业就要耕耘,跟时间做朋友。以此积累制造的能力,不断形成产品从创意到出厂到市场服务的全流程,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

  因为产品是呈现一个人的精气神,好的产品它是有灵魂的,它是有生命的。当然产品是要靠你一直去积累,而且你有热情,带着感情,带着你的精神。习惯做这个事,也喜欢做这个事,你就会做制造业。

  【董超】这么多年三诺一直走在制造到智造的探索路径上,现在如果来总结的话,我们从制造到智力的智造,这一路走来探索出了哪些新的路径?

  【刘志雄】应该还在探索中,还没有特别新的路径,但是我坚信未来会出现可能性的制造的新的方向。

  我认为就像高考作文里边讲的,围棋的本手、俗手跟妙手,制造业应该也有这三种类型。俗手讲的是传统的制造,大家简单的组合或者简单的工业生产,那么会出现很多产能过剩或者同质化或者恶性竞争,最后就变成大家都不赚钱,形成了内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本手讲的制造,就是过去的大规模、精益生产,比如像手机,一天做很多量,单一品类标准化。

  未来制造新模型,我觉得是围棋手段所讲的妙手。就是新的背景底下,设计加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场景化用户潜在需求作为满足,来构建敏捷的、个性化定制的制造模型,我认为就是妙手。

  未来的时代开始走向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用户有自己的喜好,不再千人一面,他开始有彰显自己的个性跟需求。包括各种场景不再只是以手机为中心,多业态多形态的产品都跟人打交道,因此品类开始多元,而且品种多了之后,它的量,单一量就少。

  所以我认为,这种大批量的个性化、敏捷的柔性生产,是未来的重要的举措。我们也在探索中,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条路,因为整个做下来是需要重新构建你的整个的生产系统。

  【董超】您看到了妙手的明天,而且是准确的把脉了它。那么回过头来,在今天,要做的充分的准备和夯实的基础,就是在宝安区燕罗街道的灯塔工厂了。

  【刘志雄】对。我们尝试把理想变成现实,毕竟要走一个新的工业,新的智能社会的创新模型,必须要更多的人去探索。可能三诺探索的道路,是一个以后的人的有益的尝试。

 

  积极参与和推动行业变革,履行社会责任

 

  独木不成林,除了带领着三诺不断探寻制造业新的发展出路,刘志雄还长期致力于推动工业设计、物联网、教育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并为年轻创业者们提供帮扶,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以回馈城市、回馈产业、回馈社会。

  【董超】我看到您的光荣簿里面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荣誉,是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您怎么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有就是这么多年来三诺是怎么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刘志雄】首先做好自己的产品创新,把质量做好,把创新力能够做成产品力,形成给用户的惊艳、喜悦的享受,这是我们做企业本身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好的质量,技术环保,做出好产品,这是基本的。

  我也在推动一些行业的发展,力所能及参与到行业的变革。比如在工业设计方面上,我就发起成立了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助力深圳设计之都的建设,链接国际的设计力量进到深圳,通过深圳的设计力量推向全球。

  我们还投资教育板块,就是把教育数字化,共享优质教育,在课堂中让大家获取更好的优质的一课一名师,把更好的教育资源推动到乡村、贫困的地方,获取好的师资。

  同时我们也推动职业教育,我们想要推动有工匠精神、有职业素养的真正的技工人才出现。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可能新的产业工人跟过去的不一样了,他需要知识,需要有数字化的能力。

  以及我们还推动创新创业,特别我做了一个创新加速器——珊瑚群,后来跟腾讯深度合作,来运营腾讯众创空间,思考怎么赋能这些创新者,就大手拉小手,共同通过创新力来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跟创新的生态。